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31日發表題為《中國準備利用工業機器人應對勞動力短缺》的報道,報道編譯如下:
中國東部長三角地區的紡織廠發生了一個引人關注的變化。
這個傳統上屬于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與其他一些行業一道,正向機器人生產轉變,用高度專業化和自動化的設備替代員工。企業這樣做是為了保持勞動力成本穩定,并為勞動力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可避免的收縮做準備。
年產出3億元的工廠以前需要約100名工人來維持運轉。但現在,這些工廠可能只需要幾名工人來維持生產。
機器人自動化生產是鞏固該地區產業鏈、避免生產遷往東南亞或中國內陸部分地區等勞動力成本更低地區的一種方式。
自動化趨勢也是在人口挑戰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出現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引發了人們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的擔憂。
包括上海、江蘇、浙江的長三角地區的紡織廠受到了中國人口變化的影響。浙江布藝家具制造商和出口商薛平(音)說:“生產線自動化實際上幫助留住了工廠和完整的產業鏈。”
中國正擴大對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業內人士和制造商說,先進技術和智能制造對于避免復雜地緣政治問題造成的影響和應對人口變化十分關鍵。
包括南部制造業中心廣東東莞在內,其他城市已經開始從低端生產向先進制造業轉型,投身新能源汽車、光伏、電子設備和鋰電池等產業。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中國在2023年前8個月生產了281515套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2.3%。截至今年7月,中國各地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8000個。
中國的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已達到每萬名工人392臺。這一數字是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宣布的,高于2018年的140臺和2016年的68臺。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中國的運行存量在2022年突破了150萬臺大關,2022年的安裝量為29萬臺,這是202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的一半以上。
該組織說,中國是唯一跨過150萬臺里程碑的國家,整個歐洲的數字為728391臺,北美為452217臺。推動機器人采用量增長的主要是汽車、機械和電子行業。
中國的目標是到2025年使制造業的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翻一番。
亞洲制造業論壇秘書長羅軍說:“老齡化只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對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擴大的需求將使得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增速居于世界第一,并保持這一地位。”
羅軍說,讓機器人扮演重要角色將使中國能在與尋求挑戰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新興市場展開競爭之際保持強有力的工業體系。
他說:“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一些新興產業正迅速在中國崛起,比如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
《財貿經濟》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預測,到205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運行存量將達到298萬臺左右。
文章稱:“不考慮機器人本身的效率提升,‘機器人紅利’將彌補一半以上的未來勞動力短缺。” (編譯/李莎)